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毛霉病是一种罕见的机会获得性感染,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2017年1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鼻脑型毛霉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急性上腹痛十余天伴呼吸困难1 d,于2017年11月17日由外院转诊至我科。十余天前患者于餐后出现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于当地县医院诊断"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变化率对重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重症患者按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纳入研究,排除肝素诱导、脾切除术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病例,接随访结果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符合要求的患者入重症医学科24h、3、5、7d的血小板计数,并计算其变化率厦生存与危险函数。结果:共129例病例纳入研究,入住重症医学科当日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占12.44%,观察期间死亡18人。各时段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比较,入住当日、第三日、第五日均数值两两相比,t=3.225,-4.664,-3.613,P=0.002,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七日与第五天相比,t=2.789,P2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段血小板变化率值比较,入住当日与第五日、当日与第七日均数值两两相比,2=-2.4815,4.045,P=0.017,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日与当日,2=1.5635,P=O.442,第七日与第五日,2=3.571,P=0.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生存函数厦危险函数显示,当血小板变化率较大时,其生存率增加,尤其是血小板变化率较小或为负值时,其生存率显著下降,当第五日血小板上升后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结论:血小板变化率是重症患者的独立预后园子。  相似文献   
3.
<正>希恩综合征是指产后垂体功能减退或垂体分泌的一种或多种激素减少或缺乏[1],该疾病是由于分娩期间或分娩后大量子宫出血引起严重低血压或休克而导致垂体坏死。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衰竭、性腺功能减退、哺乳功能衰竭和生长激素缺乏。此类患者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难度极大,且相关报道较少。现对1例希恩综合征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致顽固性休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鞘内注射药物(吗啡或哌替啶)对减轻腰-硬联合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149例剖宫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0.75%布比卡因;吗啡组1(n=29),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0.75%布比卡因,再注入0.1mg吗啡;吗啡组2(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0.75%布比卡因,再注入0.2mg吗啡;哌替啶组1(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0.75%布比卡因,再注入5mg哌替啶;哌替啶组2(n=30),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给予8~10mg0.75%布比卡因,再注入10mg哌替啶。观察记录寒战发生率、寒战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吗啡组1、2和哌替啶组1、2的寒战发生率、寒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鞘内注入哌替啶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的寒战反应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在超极化停搏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去极化停搏组(D)、超极化停搏组(H)、5-羟葵酸(5-HD) +去极化停搏组(5HD+D)、5-HD+超极化停搏组(5HD+H),每组8例。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平衡20 min,以不同方式停搏40 min,再灌注30 min,对比观察:(1)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2)再灌注末取心肌并分离、制备线粒体,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3)平衡末、再灌注末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结果: (1)各组再灌注末大鼠心脏功能明显低于平衡末, 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均遭受不同程度损伤,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率压双乘积(DP)、冠脉流量(CF)有显著差异(P<0.01);(2)超极化停博组再灌注末心脏功能指标LVDP、LVEDP、DP、CF明显优于去极化停博组、5-HD+超极化停搏组、5-HD+去极化停搏组、对照组(P<0.01),电镜示: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遭受的损伤较轻; (3)超极化停博组再灌注末心肌线粒体活性氧产生率低于对照组与其它3组(P<0.01)。结论:(1)超极化停搏能明显改善再灌注后心功能,保护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减少活性氧生成;(2)mitoKATP的早期开放参与超极化停搏,其作用可能通过保护再灌注后的线粒体呼吸功能,减轻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为再灌注心肌提供较好的能量供应,从而使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脏收缩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在各种因素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诱导下会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采取有效的医学诊疗技术对这一病理生理改变过程进行描述、评估对提高TBI的诊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是在数字技术和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磁振造影技术,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各种认知、神经、心理课题,而临床上其在脑损伤、脑部肿瘤等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整理,对f MRI在创伤性脑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ω-3鱼油脂肪乳在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使用ω-3鱼油脂肪乳与否将入选的40例患者分为A,B两组(B组为应用ω-3鱼油脂肪乳组),检测两组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血清TNF-α、IL-10含量变化,并在第3天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两组在入院时血清TNF-α、IL-10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第3天比较,B组IL10、TNF—α含量与A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内第3天与入院时比较,B组TNF-α降低,IL10升高,差异明显(P〈0.05),而A组TNF—Q升高,差异明显(P<0.05),但IL-10仅有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患者平均存活时间,好转率均高于A组,SIRS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剂可以降低TNF-α和升高IL—10,降低SIRS发生率,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好转率,延长死亡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变化.方法 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重300~450 g,雌雄不拘,采用Y型迷宫筛选出对电刺激反应较敏感的4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定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4):刺激鼠尾组(T组)和刺激左前爪组(LF组).T组于鼠尾给予伤害性电刺激,LF组于左前爪给予伤害性电刺激,刺激期间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统计参数图2软件行图像分析.结果 T组中枢主要的激活脑区包括:初级感觉皮层、次级感觉皮质、后扣带回皮质、杏仁核和腹后外侧丘脑核;LF组中枢主要的激活脑区包括:右侧伏膈核、右侧初级感觉皮层、右侧腹后外侧丘脑核和右侧后扣带回皮质.结论 不同部位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中枢激活的脑区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相关文献,集成分析VAP高危因素特征,为早产儿VAP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NOS标准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定性及荟萃分析定量结合分析研究数据。结果纳入11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为1999-2012年1 096例早产儿,发生VAP 522例发生率47.63%,共21种高危因素;荟萃分析显示,VAP与非VAP组早产儿病死率、贫血、再次插管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早产儿胎龄<32周与≥32周、体质量<1500kg与≥1500kg、呼吸机使用时间<72h与≥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VAP发病率高,为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相关因素复杂多样,研究证实早产儿体质量、胎龄、贫血、呼吸机使用时间、再次插管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联合应用红霉素与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保温与体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4mg/kg体重的红霉素,微量泵持续输注,并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记录两组患儿每日进奶量、残奶量及大小便情况,监测两组患儿体质量增加情况、呕吐停止的时间以及腹胀消失的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进奶量与体质量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呕吐消失率与喂奶前胃潴留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X2=7.27,P〈0.05;x2=10.77,P〈0.05)。结论:联合应用红霉素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够显著增加患儿的进奶量与体增重,减轻新生儿呕吐症状,缓解喂奶前的胃潴留状况,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